在這險惡江湖行走明哲保身之道
鰻魚
2023 Nov 10 未分類
從事自媒體經營個人品牌,
每天面對各種千奇百怪的問題可說是家常便飯。
人類天生對未知充滿好奇,
我們會想要知道:
「事情為什麼會這樣,是什麼原因?」
「雖然現在是使用這樣的方法處理,或許存在著其他的可能性?」
「我不滿足於現狀,是否有其他方法或管道?」
好奇心有著原始反動與混亂的力量,
它能打破常規,引領我們挑戰現有的秩序邊界航向未知,
窮究事物背後的真理,推動文明不斷演進。
理性、法制、倫理道德與規範則蘊含著秩序,
倘若欠缺秩序約束好奇,
放任混亂氾濫蔓延,最終人類將會進入黑暗邪惡的支配領域。
人類在歷史長河中留下各種難以撫平的傷痕與斑斑惡行,
往往是各種混亂失序所留下的苦果。
回歸到個體層面,
對快感刺激追求導致沉溺於性愛、賭博、酒精、藥物濫用,(
對規則與責任的無視導致對人生的放任與無所作為,(
對利益極限的追求進而侵害他人滿足私慾,
我們在混亂與秩序鐘擺的左右兩側,
不斷地探索自身極限試著找出屬於自我內心的平衡,
有趣的是這這對未知的探索會引導我們學習如何與與他人維繫和諧的
孔老夫子理想中的大同世界就是人際關係和諧極致表現。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
成長在台灣的孩子,
可能受限於家庭教育資源與文化歷史的先天限制,
又或是進入校園體制職場環境後天為制度所束縛,
隨著時間過去這種求知與反動的渴望與銳角逐漸被馴化磨平,
但這並不意味深藏在靈魂深處的本能就此消失。
網路這把法器解放了眾人心中的那層封印。
每個自媒體創作者或個人品牌經營者,
理論上都有自己專攻與擅長的領域,
也有自己未知或不想碰觸的區塊,
理論上,觀眾也很清楚這件事情,
恩,理論上。
有在觀看實況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每當社會發生一些令眾人感興趣的新聞,
或在生活中遭遇未知無法理解的狀況或困境時,
觀眾就會想問問看實況主或創作者,
你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是如何?
縱使這件事情與創作者的專精領域毫不相關,
甚至可能冒犯到創作者的感受或隱私,
解開封印的觀眾是無法制止自己內心的好奇,
想要更進一步探索那塊未知。
現在回想,其實以前開店時就很常發生類似的狀況,
會有許多客人將自己的疑惑或困境向我傾訴並詢問看法,
或是問我一些私人性的問題,
這些問題基本上都跟店務毫不相關,
有時候難免感嘆自己開的到底是書店還是煩惱相談所。
畢竟開門作生意,見面三分情,
只要不要太忙或太奇怪的方式糾纏冒犯隱私,
我通常還是會盡量抽出時間去聆聽這些問題,
這十幾年下來聽過見過各種光怪陸離情境確實也不在少數,
雖然確實因此結交了不少朋友,
也遇過許多讓人不愉快的情境,
扣除來找碴的奧客外,(明知故問透過踢館來滿足優越感。)
心懷不軌的病態人格是裡面最麻煩的類型。
雖然無奈,又或許該說,
還好在入現在這行前有經歷過這段充實的職前訓練嗎?
從事自媒體常態性的直播三年下來,
雖然觀眾的提問大多不脫兩性、職場、家庭這三大範疇,
但也真夠五花八門琳瑯滿目千奇百怪,
不少問題都著實讓人傷透腦筋,
想上好幾天也未必有解答,
第一年的直播就在這種每次都充滿混亂與未知的狀態下度過。
隨著經驗累積,
加上大多數時間都在思索著各種問題的可能性與背後成因,
以及四處請益前輩學習知識進行田野調查親自驗證,
到也逐漸摸索出一套應對觀眾提問的方法。
上創作課時學生常問我:
該怎麼應付觀眾的提問?
該如何分辨對方的問題背後是否蘊含著惡意?
該如何處理酸民?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套標準應對模式,
架構單純,只要持續執行,
應該足夠未來有志從事自媒體或個人品牌的朋友度過前期相對艱困的
對一般人來說,
這個架構也可以提供你在日常生活與人互動有一個參考方向。
遇到觀眾提問,
可以的話先別急著回答,
先將問題靜置一段時間,
讓懸而未決會替你爭取空間,
接著用至少三種立場思考其發問的可能與背後脈絡:
1.他可能真的不知道,
2.他可能想藉由發問搞事。
3.他可能不是真的想知道這個問題,
發問者極有可能也沒意識到自己真正想解決的是深埋的隱藏情緒,
如果回答者無法意識到深層的真正問題(待解決的情緒),
(想想正在鬧彆扭的小孩、女友或老婆。)
至於為何要先爭取空間進行思考而不是回答,
原因是男人天性想要解決問題,
這個天性就像把鐵鎚,讓我們看到所有的東西都像釘子,
多元觀點能有效避開或緩解拿著槌子看所有東西是釘子的陷阱。
發問者的態度與方式可能讓你直覺性的感覺到不悅,
這是很常見的事情,
這些人欠缺社交直覺或是陷入混亂與焦慮的情緒,
導致他們的混亂蔓延侵犯到你的邊界,
引發負面情緒是很合理的,
並不需要去否定這種本能性的不快。
關鍵在於,
我們要先理解,
其實許多問題本身其實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也可能是我們自己人生欠缺的一塊拼圖,
思索並回答一個問題,
受益最多的往往是自己。
困難之處在於,
要先放下對發言者未審先判的預設立場。
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
預設對方是良善的提問,
而非惡意的提問,
緩解情緒產生的衝突與對立對彼此都有好處。
開門做生意,是求財,不是給自己找麻煩。
身段軟一點,透過提問了解對方真正的需求,
藉由情報與資訊的交流建立共識相互理解,
過程中採取大眾認可的互動方式回應,
保留彈性空間有利整件事情的後續發展與處理。
現在這個世道,
隔著網路見不到面,
對過於單純善良執著的人並不友善,
稍有不慎被有心人帶起負面輿論風向,
說你吃兩碗涼粉還得切腹證明自己沒吃兩碗,
那可是真會壓死人。
想做好事前,
得先讓自己成為一條滑不溜丟的鰻魚,
這需要時間布局,也需要看清局勢的能力。
平時要謹慎,
勿將人設吹捧成過度完美高尚,
完美形象固然可以帶來不少超額獲利,
一但人設毀壞這些也都會連本帶利地吐回去。
大家都是凡人,
誰沒有七情六慾,
與其扮演聖人累死自己,
不如適時露出一些小奸小惡。
(偶像歌手約炮與饒舌歌手約炮)
別對金錢過於吝嗇,
定期做些公益性行為,
只要持續做, 做的時間夠久,
沽名釣譽也能質變成拋磚引玉。
不懂其中奧妙,
可以將馮諼買義的故事多讀幾次。
金錢未必要用了馬上收到效果,
根據使用方式與投放標的,
可以產生強大的長尾效應。
讓自己維持在流氓紳士這樣的灰色光譜,
相對於單純的好人,
將會更難以被對手看穿行動模式針對弱點攻擊,
這個概念與前幾期談論撲克中的平衡概念本質相通,
擁有黑化能力才能遏止不肖之徒對你抱持非分之想。
多數泡在網路上攻擊人的傢伙來來去去大多是那幾招,
病態人格者所圖的也不脫名、利、權、色這幾樣,
與其等待對方攻擊才去思考如何回應,
陷入受迫性失誤的窘境,
不如主動出擊,預先觀察對方行為脈絡洞悉背後心理成因,
提早將陣型與因應措施布置完成,
才是在這險惡江湖行走明哲保身之道。
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也。
勿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想了解更多主動進攻的防身之道?
歡迎報名病態人格講座。